2025年6月27日至7月3日,仲夏的阵阵蝉鸣与徐徐微风相和,河南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情牵盛夏,暖护童真”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踏上了前往“洛阳市多来咪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实践助教的征途,这里的孩子们大多听力功能低下,正处于康复阶段。此次实践活动,团队旨在发挥成员特长,通过声乐教学、舞蹈教学、手工教学以及国防教学,帮助孩子们根植爱国之思、感知艺术之美,同时为他们送去温暖与关爱。
图为“情牵盛夏,暖护童真”实践团队于集合地点合照 王子豪 供图
乐律伴童趣,青春韵暖意
6月27日上午11时,实践团队成员准时在河南科技大学文一教学楼下集合。团队指导老师和负责人细致地宣读了活动纪律和注意事项,为此次实践筑牢安全防线。本次活动,团队中具备乐器特长的同学,将带领孩子们学习了解乐器的相关知识以及简单的音阶、儿歌学习。
活动伊始,团队成员走进教室与孩子们亲切见面。一句句温暖的自我介绍,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孩子们热情洋溢的笑脸和主动伸出的小手,让现场洋溢着欢快的氛围。有的孩子兴奋地与队员击掌,明亮的眼神中满是期待,这一幕深深触动了每一位队员的心。
图为特殊教育中心孩子们击掌欢迎团队成员周梦婷同学 刘冉冉 供图
接着,陈子硕、曹沛源两位队员分别负责大班和小班的音乐教学。他们巧妙地将手势与声音相结合,生动形象地讲解基础音阶知识。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音乐,两位同学分别吹奏竹笛和萨克斯,将抽象的音符化作灵动的旋律。孩子们专注地观察着老师的手势,聆听着悦耳的乐声,在互动学习中很快掌握了音阶知识。
图为团队成员带领孩子们学习竹笛的音阶知识 夏婉豫 供图(应校方要求已对孩子们面部进行特殊处理)
在学习完基础的音阶和乐理知识之后,曹沛源、陈子硕两位队员分别带领大班和小班的孩子们逐句学习《小星星》、《两只老虎》等儿歌,其余队员则细心地帮助并引导孩子们一起演唱。队员们和孩子们一边拍手打节奏,一边放声歌唱,沉浸在音乐学习的欢乐世界中。
图为团队成员带领孩子们学习儿歌《虫儿飞》 刘冉冉 供图
舞姿律动,手工创意
2025年7月1日,实践团队成员按照预定时间到达特殊教育中心,待集合完毕后,指导教师朱霖老师细致地强调了活动中的安全要点与活动内容。随后,团队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当天的任务分工和具体细节,为这场充满温情的实践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队员们按照分组前往大班和小班开展活动,负责大班教学的队员们将提前准备好的彩纸分发给每个小孩子,并带领他们认识彩纸的颜色。紧接着,“千纸鹤”折纸课程温馨展开。队员们带领孩子们逐步学习“千纸鹤”的折叠步骤,细心地为他们解决折叠过程中问题。与此同时,小班的实践教学同样精彩。队员们带领孩子们进行欢快的午后运动,伴随着手鼓轻快的节奏,孩子们在音乐声中与队员们共同完成活泼的手势舞。实践团队指导教师也加入其中,和队员们一起,用爱与耐心陪伴孩子们完成折纸作品和舞蹈游戏。
图为团队指导教师帮助小朋友完成折纸步骤 王子豪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帮助孩子们完成折纸步骤 朱霖老师供图
折纸和手势舞教学结束后,大班和小班的孩子们同时开启了创意拼贴之旅。队员们将提前准备好的剪纸图案分发给孩子们,鼓励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有的拼出了可爱的“卡通动物图”,有的搭配出了灵动的“蝴蝶莲花图”,还有的孩子为作品添上绚丽色彩,让每一幅作品都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图为孩子们完成的手工创意作品 刘冉冉供图
通过这次实践助教活动,孩子们与团队成员彼此更加熟悉,从师生关系变成了亲密无间的好伙伴。这份珍贵的情谊,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快乐与成长,也更加坚定了队员们继续开展实践助教活动的决心,让这份温暖与爱继续传递下去。
游戏促童真,讲解植情思
7月2日,实践团队按照预定计划走进特殊教育中心,与孩子们共同编织一段充满欢笑与知识的美好时光。本次活动,队员们化身亲切的游戏伙伴,耐心地向孩子们讲解"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并生动地进行示范。很快,孩子们手拉手围坐成圈,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期待。随着手铃鼓清脆的节奏响起,色彩斑斓的沙包在一双双小手中快速传递,时而稍作停留,时而飞速穿梭。每当鼓点戛然而止,手持沙包的孩子便会在队员们的鼓励下,羞涩又勇敢地唱起儿歌。教室里此起彼伏的欢笑声,如同灵动的音符,谱写出欢乐的乐章。
图为团队成员与孩子们一同做游戏 王子豪供图
游戏结束后,团队成员拿出精心准备的“歼-20”战斗机模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孩子们讲述这款先进战机的独特设计、强大功能和翱翔蓝天的英姿。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眼中满是对国防科技的向往与自豪。随后,模型在孩子们手中缓缓传递,大家一边仔细观察,一边轻声交流,感受着我国航空事业的蓬勃发展
图为团队队员向孩子们介绍我国战斗机模型 刘冉冉供图
在这个温馨的午后,实践团队不仅用游戏为孩子们带来了欢乐,更通过知识的传递,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科学探索的种子。相信这份温暖的陪伴与珍贵的体验,将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一段难忘的回忆。
调公众 之意向,和实践之创新
为确保社会实践的科学性与覆盖面,河南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情牵盛夏,暖护童真”实践团队采用“线下助教+线上调研”双线并行的模式开展实践。本团队成员于2025年6月28日至29日通过线上问卷的形式,高效完成了本次线上实践调研工作。
本次调研受访者涵盖学生、企业职员、教师等多元职业群体,旨在广泛了解社会公众对特殊儿童的认知与帮扶意愿,为完善支持体系提供参考。
图为团队成员陈欣阳正在编写制作调查问卷 陈欣阳供图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系统分析,研究结果呈现出以下特征:在认知维度,70.52%的受访者对特殊儿童概念有基本了解,64.16%接触过相关资讯,但普遍缺乏深入认知。86.71%的受访者认为教育融合困难是特殊儿童面临的首要挑战,同时超七成受访者指出当前社会对特殊儿童的关注多停留在表面,实质性帮扶行动较少。
在帮扶意愿方面,公众表现出积极态度。96%的受访者愿意学习与特殊儿童沟通的技巧,57.23%表示非常愿意捐赠物资或善款。在帮扶形式选择中,79.19%倾向捐赠物资,77.46%选择参与公益宣传,这两种低门槛、广覆盖的方式更易被接受。同时,公众对创新帮扶模式充满期待,希望借助沉浸式学习、数字社交平台等技术手段提升帮扶效率,也期待组织特殊儿童共同参与手工制作、艺术培养等融合活动,增进相互理解。
图为团队成员郭如娇正在处理调查问卷信息 郭如娇供图
此次调研不仅明确了助力特殊儿童成长的方向,也让实践团队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参与特殊儿童帮扶工作的重要意义。这更加坚定了团队成员在后续线下助教实践中,持续为特殊儿童群体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决心与信心。
活动尾声,团队负责人与特殊教育中心的马老师进行了深入的访谈交流。访谈间,马老师目光温暖而坚定,满含欣慰地表示:“这样的实践活动意义深远,既为队员们发挥个人特长提供了平台,也为孩子们点亮了生活中的精彩瞬间。希望你们能将这份爱心与责任延续下去,带动更多人加入关爱行动,用自己的特长陪伴关心特殊儿童群体。” 马老师真挚的话语,不仅是对此次活动的高度认可,更饱含着对未来同学们开展类似公益活动的期待,激励着团队成员在关爱特殊儿童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图为团队指导教师与团队成员在特殊教育中心前合照 刘冉冉供图
作者:“情牵盛夏,暖护童真”实践团队
来源:河南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