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寻黄河文化底蕴,传承非遗技艺,7月3日 - 4日,豫北医学院赴郑州市荥阳“非遗助农路 振兴绘锦图”暑期社会实践团去郑州市荥阳市王村镇司村黄河澄泥砚研学营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实践团通过深度体验黄河澄泥砚这一古老传统工艺,探寻老手艺的传承密码,助力乡村振兴。
豫北医学院与王村镇共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在砚馆找源头:了解澄泥砚千年传承史
活动首日,团队成员们在黄河澄泥砚传承人王玲的带领下,踏入黄河澄泥砚馆。古色古香的展馆里,陈列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澄泥砚珍品,黄河澄泥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成员们仔细聆听传承人的讲解,透过一件件展品,触摸黄河澄泥砚跨越千年的传承脉络,感受先辈匠人的智慧与坚守。
传承人带领实践团参观黄河澄泥砚馆
研究砚台做工:深挖澄泥砚的秘密
紧接着,团队开启深度探究模式,系统学习黄河澄泥砚的历史与制作工艺,了解到其形状多种多样以及其选泥讲究。在探究中,成员们逐渐解锁澄泥砚制作技艺的密码,深刻领悟这门非遗技艺的精湛与独特,也明晰其作为黄河文化载体的深厚价值。团队成员闫佳荣表示:“通过聆听王玲老师对澄泥砚作品的细致讲解,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工艺中蕴含的匠人智慧与坚定匠心的可贵。”
实践期间,团队成员始终保持高涨的参与热情,眼中满是对千年工艺的好奇,认真聆听传承人的讲解,遇到不解之处便主动提出疑问,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澄泥砚作品展示
实践团深入了解澄泥砚制作细节
此次黄河澄泥砚实践之行,实践团以探馆溯源触摸历史、深化学研解码技艺延续传承的路径,让青年力量与非遗技艺深度交融。这不仅为黄河澄泥砚这一古老非遗注入青春活力,也为高校学子传承黄河文化、践行社会实践,书写了生动且深刻的注脚,助力乡村振兴。未来,团队也期待以所学所行,持续讲好非遗故事,让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绽放更耀眼的光彩,让非遗传承之路,因青春力量的加入愈发宽广。
实践团成员名单
韩亦菲,李奕冉,闫佳荣,王洋,杨硕豪,宗聪聪,曹航博,张曼玉,李嘉欣,张嘉慧,吕娜娜,张涵,王妍,杨晴,杨芷轩 ,王钊坤
特别鸣谢
荥阳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王村镇人民政府、蒋头村村委会、郑州金沙黄河澄泥砚研学营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