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资讯

河南师范大学非遗调研服务实践圆满收官

当夏夜的晚风拂过乡土的舞台,当青春的歌声与古老的韵律交织回响,7月5日晚,河南师范大学“豫韵传梆·踏火承薪”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服务团与焦作市武陟县冯丈村怀梆剧团联合举办艺术展演,用合唱与互动演绎非遗魅力。7月6日,调研团向省级非遗怀梆及哼小车传承人赠送锦旗,为此次调研之行画上圆满句号,让非遗传承的种子在双向奔赴中持续生长。

  艺术展演搭桥梁,古韵新声共传唱。

  7月5日晚的冯丈村文化广场,灯光与星光交相辉映,村民们搬着小板凳早早围坐,一场融合传统与青春的艺术盛宴在此热闹上演。活动中,调研队员与怀梆剧团成员联袂登台,用歌声架起非遗传承的桥梁。

  “奴带领小丫鬟出房来,一点点心事常挂怀......”队员们合唱的怀梆《桃花庵》选段,虽带着初学时的青涩,却饱含着对传统技艺的敬畏与热忱。他们努力模仿老艺人醇厚的唱腔、婉转的曲调,将这段经典唱段的细腻情感传递给在场观众,引得台下阵阵掌声。

河南师范大学非遗调研服务实践圆满收官

  图片内容:队员合唱怀梆《桃花庵》选段

  随后,队员们唱响河南师范大学校歌,激昂的旋律与坚定的歌词,展现出青年学子“明德正学,倡和出新”的精神风貌,也让非遗传承与校园文化在舞台上碰撞出别样火花。怀梆剧团的老艺人们看着年轻队员的表演,眼中满是欣慰:“这歌声里有传承的劲儿,咱怀梆有盼头了!”这场展演不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两代人对文化传承的共同表态——让古老的艺术在青春力量的注入下,始终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河南师范大学非遗调研服务实践圆满收官

  图片内容:队员合唱河南师范大学校歌

  锦旗致谢表心意,薪火相传谱新篇。

  7月6日,调研团与冯丈村怀梆剧团、哼小车表演队的传承人齐聚冯丈小学,举行简单而庄重的锦旗赠送仪式,为本次调研画下圆满句点。“梆声嘹亮颂新声,古韵悠长承文脉”“曲调哼情守匠心,轮声载韵传乡土”,两面锦旗上的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既是对传承人坚守非遗、薪火相传的致敬,也是对双方携手传承文化的见证。

  哼小车传承人白菊新老人接过锦旗,紧紧握住队员的手,掌心的老茧与青年的温热相互触碰:“感谢你们这些娃娃带来的活力,拍视频、整理唱词,比我们自己想得还周到,让我们更有信心把这门手艺传下去!”传承人们更是拉着队员的手反复叮嘱:“正月十七我们有展演,别忘了常回来看看!”队员们纷纷表示,定会将此次调研的收获化为行动,让更多人了解怀梆与哼小车的魅力。

河南师范大学非遗调研服务实践圆满收官

  图片内容:调研团向怀梆、哼小车传承人赠送锦旗

  此次调研,团队收获颇丰:共获得怀梆与哼小车剧本二十余篇、唱词十余篇,拍摄视频素材多段、图片600余张。队员们不仅实地学习了怀梆经典唱段,还亲身体验了哼小车的舞蹈动作,深刻体会到传统曲剧的独特魅力。更珍贵的是,他们与冯丈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谊,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青年传承非遗文化的使命与担当。未来,团队将带着这份双向奔赴的温暖,继续系统整理调研资料、数字化存档非遗素材,并计划通过校园非遗展等形式开展推广活动,让乡土中的非遗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彩,让传承的故事在青春与岁月的对话中永远流传。(冯家欣 韩哲哲 )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