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黄河文化 助力健康中国 千年民族医学的智慧 百年疗效验证的非遗瑰宝 国家非遗汤瓶八诊疗法传承人杨华祥教授

杨华祥出生于中医、武术、气功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受到父亲杨耀钧,母亲买文英的熏陶,六岁便随父学习家传的汤瓶七势拳、心意六合拳及汤瓶八诊疗法。外祖父买宏斌是清朝年间在河南一带声名卓著的中医大家。杨买两家联姻后,将这门千年传承,百年验证的丝路医学—汤瓶八诊疗法,进一步规范、完善,使其在临床上得以广泛运用和授徒传承。
汤瓶八诊的源起,是一部东西方医学文化交流的史诗。一千三百多年前,随着丝绸之路商旅的往来,阿拉伯医学、波斯医学与中华医学在漫长的交流融合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预防保健医疗体系。这套体系汲取了中华医学“上工治未病”的智慧,又融汇了民族医学精华,成为丝绸之路上生命关怀的独特风景。

由国家出版总署扶持资金出版的《汤瓶八诊疗法》系列图书
明末清初,杨氏家族第一代传人杨明公对流传于民间的丝路医学进行了系统性的挖掘与整理,确立了汤瓶八诊的四大疗法体系,奠定了这门医术传承的坚实基础。此后三百年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杨氏家族始终将传承汤瓶八诊疗法视为家族的责任与使命。

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汤瓶八诊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悠久的历史,更在于其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在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
四大疗法体系:
一、内病外治非药物疗法通过理脉、理气、理骨及八种独特的诊断方法,结合特制传承器具清除人体“三垢”,其中蕴含的“异经奇脉”理论及相应的“异经奇脉平针法”,展现了丝路医学独特的理论创新;
二、内病外治药物疗法以膏、丹、丸、散等传统剂型外用,配合刮痧、拔罐等手法达到散瘀化结的效果,尽显“内病外治”的智慧;
三、汤瓶养生功及食疗茶疗体系融合传统武术与运动学原理,形成独具特色的修炼养生方法;
四、针对疑难杂症患者,须配合用药。采用世代相传的秘方以阿拉伯香药结合中草药配伍的内服药物,予以调理治疗。展现了多元文化交融的用药特色。
百年验证 口碑相传
1985年,汤瓶八诊疗法第七代传承人、时任自治区政协委员的杨华祥,多年来秉持祖训、满怀仁心,无偿为周边患者运用该疗法施治,取得了令人惊叹的疗效:宁夏建筑女工邵月英高空坠落导致高位截瘫,经汤瓶八诊气诊的调理,得以在亲人搀扶下下地行走,此事经宁夏电视台报道后,引起了宁夏医疗界的高度关注。宁夏政协主席的老伴因小脑萎缩而卧床失音,宁夏附属医院专家通过药物进行了两年的干预疗效不显,作为时任宁夏政协委员的杨华祥应邀用内病外治及气诊综合配合治疗,仅两周,就帮助患者重拾部分语言功能、可自主坐立。

高位截瘫患者邵月英在杨华祥的调理下,下地迈开了病后第一步。
宁夏电视台、宁夏日报对杨华祥的医者情怀和临床医疗的疗效进行了重点报道。慕名而来的区内外的病患者络绎不绝,杨华祥难以一一接待,在自治区政协领导和各界人士的建议下,他以政协提案申请成立宁夏民族医院,希望将黄河文化,丝路医学汤瓶八诊疗法分享给更多的病患者。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以汤瓶八诊疗法为依托成立了我国第一家“中国宁夏气功医疗康复中心”(后更名为回民医院),杨华祥出任首任院长,首次将汤瓶八诊疗法系统性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开创了这门古老医术现代化发展的新纪元。

1984年,杨华祥主持宁夏科委批准的汤瓶八诊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运用及理论探讨课题,取得了科研成果。1993年,杨华祥用此成果为马来西亚印度籍脉管炎患者调理,使之康复。
1992年,应马来西亚政府邀请,杨华祥带着汤瓶八诊首次走出国门。在马来西亚最高元首端姑嘉法及著名企业家郭鹤年家族的支持下,他在吉隆坡建立了首家海外汤瓶八诊医养俱乐部。独具特色的东方养生方式,融合了黄河文化与丝路智慧的健康理念,在当地引起热烈反响,诸多康复案例更让“丝路医学”声名远播:
马来西亚副首相嘉法巴巴夫人饱受类风湿并发症疼痛困扰,经杨华祥五天调治后疼痛消失,可下地行走;郭鹤年家族亲戚眼底病变,经二十天调理后赴美复查,病情有所好转;亚洲香格里拉集团总裁保罗.布什晚年因膀胱癌淋巴转移病入膏肓,经郭鹤年推荐,杨华祥通过内病外治综合疗法,传授汤瓶养生功配合宁夏特有的专利产品“登康路”抗突变保健胶囊与中草药综合治疗是他的生命在平稳中延续了七年,保罗先生过世后,留下遗言,支持汤瓶八诊的产品研发工作。
2002年,为将丝路医学在国内弘扬光大,杨华祥应台湾在中国投资的企业家何起沄邀请,放弃了在马来西亚的安逸生活环境和丰厚经济收入,将海外积累的资源与经验带回国内,在何起沄创建的广东大岭山金石产业园内,创建了“善一堂”汤瓶八诊养生俱乐部,标志着这门千年医术,完成了从海外扬名到本土深耕的历史性回归。
2004年,为通过汤瓶八诊更好的宣传宁夏,杨华祥与何起沄再度携手,在银川创建了汤瓶八诊保健按摩有限公司,后升级为汤瓶八诊国医馆。

2008年6月,汤瓶八诊疗法被国务院、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经宁夏政府和宁夏教育厅的批准,在宁夏医科大学支持下,成立了宁夏医科大学汤瓶八诊职业技术培训学院,杨华祥出任首任院长。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经国奥体育中心邀请,在北京建立了汤瓶八诊康复理疗中心,国奥汤瓶八诊康复理疗中心的成立,为运动员提供独具特色的康复理疗服务;2010年,应上海世博会“三民馆”(民族、民俗、民间)主席陈彪邀请,成立了上海汤瓶八诊传承体验馆,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华传统医学文化的重要窗口;在阿拉伯世界,经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的专题报道,这门起源于古丝绸之路的医学智慧在中东地区掀起新一轮“中医热”。

2009年,为打造后奥运经济时代的健康服务品牌,在北京奥体中心建立汤瓶八诊康复理疗中心。杨华祥教授陪同时任全国人大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马启智、奥体中心主任马敬选、汤瓶八诊机构名誉主席何起沄出席揭牌仪式。

2010 年,在时任上海市市委书记俞正声、市长韩正的关怀下,成立了上海世博(民间、民俗、民族)“三民馆”汤瓶八诊传承体验馆。
杨华祥自1971年从上海支边宁夏后,始终以丝路医学汤瓶八诊疗法为纽带,为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宁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努力与付出得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高度认可。2006,为表彰其多年来在宣传宁夏、招商引资方面的贡献,宁夏自治区人民政府特赠匾牌“情系宁夏,爱洒回乡”予以勉励。

在助力宁夏经济发展、对外宣传及招商引资过程中,杨华祥也曾遭遇不公与挫折,但始终未动摇他热爱宁夏的情怀。千禧年间,他投资300余万元支持龙池海鲜广场项目(旨在适配外来投资者饮食习惯),却遭接管方侵吞。为此,他历经7年多维权,媒体报纸连续报道,众多法律专家参与研讨,最终经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判决胜诉,但因对方潜逃未获赔偿,相关案件直至2023年重启推进,仍未取得实质性结果。
此外,他热心支持浙江来宁投资的乡村振兴项目,却因贷款用款方违约叠加疫情影响,陷入担保风波,全部风险转嫁给汤瓶八诊基地,导致汤瓶八诊事业由盛转衰,非遗传承基地艰难支撑。
即便历经波折,杨华祥的“宁夏情”始终未改,依旧以汤瓶八诊为桥,延续着丝路与故土的联结。

2014年南非医生代表团专程到访宁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训基地学习交流中国民族医学。
2025年8月,台湾企业家何起沄致函宁夏党委对台事务办公室为其发声,两岸同胞的守望相助,让这场困境多了温暖底色。而在第七届中阿博览会的外宾接待、国际标准推介现场,他依旧以饱满状态投身其中,将汤瓶八诊的丝路医学智慧与宁夏的开放形象,一并传递给世界宾客。
从上海支边青年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从推动汤瓶八诊进入现代医疗体系,到让这门千年医术在海外落地、本土深耕,杨华祥的每一步都与宁夏紧密相连:他以汤瓶八诊为纽带,串联起黄河文化、丝路精神与国际交流,即便波折在前,这份“海外游子的宁夏情”,仍在以信任、坚守与包容,续写着传统医学与地域发展共生的动人故事。

马来西亚下议院副议长丹斯里刘衍明和杨华祥共同在马来西亚“宁夏苑”接待参加“2014宁夏民族医药博览会”代表。
标签: